产教融合深化:达索系统助力高校产学研创新与卓越人才培养高层论坛圆满落幕
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的背景下,产学研协同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中国"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深化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启动"百校千项"高价值专利培育转化行动。
达索系统作为中法合作的桥梁与纽带,多年来始终秉持“在中国,为中国,与中国在一起”的使命,协同政府、企业及高校共筑创新生态,助力科研创新及人才培养。宜宾市作为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教育部公布的第二批国家市域产教联合体,拥有丰富的高校资源和科研力量。在生态层面,达索系统(宜宾)创新中心聚合高校、科研院所及重点实验室,推动宜宾市高等教育资源与产业创新生态融合发展,培育具备国际视野的高素质拔尖人才。
7月18日,达索系统(宜宾)创新中心举办《产教融合深化:达索系统助力高校产学研创新与卓越人才培养》高层论坛,助力当地高校产学研创新与卓越人才培养。基于人工智能与3DEXPERIENCE工业软件平台,共同探讨高校及科研院所如何突破科研转化效能壁垒,重塑创新人才培养范式,贯通区域产学研生态,实现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与高素质创新人才的精准培养。
首先,与会嘉宾在达索系统电池行业高级技术顾问高飞的引导下,参观了达索系统宜宾创新中心和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了解了院士站在电池行业实验检测方面的先进设备和真实实验能力,以及和达索系统软件虚实结合的电池行业整体解决方案, 并特别感谢了宜宾市政府和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对达索系统宜宾创新中心的信任与帮扶。
随后,宜宾市智能制造行业协会会长厉艳芝致欢迎辞。厉会长指出,希望通过本次论坛构建“政校行企”联动协同育人,产教融合赋能川南地区人才发展的创新协同发展体系。宜宾市智能制造行业协会将全力支持会员单位开展数字化转型,构建政校行企协同的创新生态圈;打造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生态,为川南地区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达索系统大中华区电池与新能源行业高级顾问高飞,介绍了达索系统的简要概述,从宜宾各大学院所的未来教育使命为出发,深入探讨了体验经济与循环经济融合的发展趋势,并详细介绍了达索系统今年推出的第七代世界表征技术——3D UNIV+RSES。该创新技术将建模、仿真、真实世界数据与AI生成内容有机融合,构建起一套“虚拟+现实”相结合的混合表征体系。
达索系统3D UNIV+RSES不仅支持跨学科、行业的虚拟孪生协同仿真和多模态AI引擎训练,还为学术科研的核心知识产权提供全方位保护。这一前沿技术的落地应用,将为宜宾大学院所的数字化转型注入强劲动能,助力其实现智能化升级与高质量发展。
随后,达索系统教育合作部销售经理董文豪以“达索系统助力高校产学研创新及卓越人才培养”为题,立足宜宾高校现状与产业格局,系统阐述了 3DEXPERIENCE for Education 的总体框架与业务落地路径。依托达索系统数字化实践教学平台及行业最佳实践,建设“卓越工程师教育中心”,可为高校提供拔尖创新人才和卓越工程师的定制化培养方案。还分享了国内外典型合作案例,为宜宾高校产学研用一体化提供了可复制的实施路径。
达索系统大中华区创新业务高级经理赵东兴为与会嘉宾介绍了达索系统创新中心目前的全国布局,以宜宾创新中心为例,整体阐述了创新中心创立的初衷、历史使命、战略定位和基本职能。
目前在大中华区布局的创新中心全部资源,包括场地,设备设施,软硬件环境等面向达索系统及其生态开放,以共享资源促进协同创新。
同时,创新中心在资源对接、政策落地、异地协同、企业数字化转型等诸多方面,将向宜宾当地企业及高校提供更多全方位支持,助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产教融合需持续深化校企协同,以技术平台为纽带,加速科研成果产业化,同时拓展国际合作网络,培养适应智能制造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达索系统表示将持续投入资源,支持中国高等教育与产业创新的协同发展,实现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的同频共振。
在未来,达索系统将继续秉持“在中国,为中国,与中国在一起”的使命,积极支持企业、政府及高校的合作,构建更为紧密的创新生态圈。我们期待与各位一起,共同迎接智能制造的美好未来!
关于达索系统宜宾创新中心
达索系统宜宾创新中心是继重庆创新中心之后,由达索系统独立运营的第二家创新中心。该创新中心配备了先进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环境,总租赁面积近1000㎡。其中,展厅面积近300㎡,可容纳40余人同时参观交流;培训教室可容纳30余人进行同步教学培训。宜宾创新中心以电池行业为主题并覆盖全行业解决方案,还将通过包括智能制造体验展示、研发设计公共创新、按需工程服务、工业仿真验证、智能制造人才培育和科创孵化、产品培育在内的六大平台建设,实现产学研联合,全面覆盖数字化转型赋能、工业化和信息化人才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