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达索系统SIMULIA大中华区用户大会圆满落幕
2025年9月11日至12日,2025达索系统SIMULIA大中华区用户大会在深圳龙岗珠江皇冠假日酒店顺利举行。大会期间,来自国内外的400多位仿真领域专家、行业代表及技术精英齐聚一堂,围绕3D UNIV+RSES第七代解决方案及多物理场仿真最新趋势展开深入交流。大会涵盖高级技术培训、主论坛及五大分会场,全面展示仿真技术在汽车、航空航天、能源、高科技、生命科学等行业的前沿应用与创新实践,为与会者带来一场高规格、多维度的思想盛宴与技术盛会。
1、凝聚多方智慧,共襄仿真盛会
2025达索系统SIMULIA大中华区用户大会 在SIMULIA品牌成立二十周年的重要节点,全面呈现多行业、多学科的最新实践与前沿洞察。
深圳市龙岗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徐红丽在开场致辞中高度肯定达索系统深耕中国、助力本地创新赋能。她表示,龙岗区是产业大区、创新强区,是众多企业的丰沃土壤,期待与达索系统及合作伙伴一道,共同构建更具活力的创新生态圈。
达索系统SIMULIA全球CEO Michelle ASH对与会嘉宾表示了诚挚的欢迎,并就SIMULIA二十年的发展历程,重点阐释了3DEXPERIENCE平台及3D UNIV+RSES第七代解决方案在多物理场仿真领域的战略意义,展望了“零物理原型”的未来愿景,为与会者描绘出仿真技术驱动创新的新蓝图。
达索系统大中华区政府和战略客户高级销售总监Fabrice BARASINSKI分享了达索系统中国云的演讲,达索系统一直以来践行"在中国、为中国、与中国同行"的理念,今后也将以云端仿真助力产业升级,利用创新云技术助推本土产业数字化转型。
达索系统SIMULIA亚太区高级销售总监Klaus KROHNE博士同与会嘉宾分享了达索系统SIMULIA的战略及未来愿景。
中车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术专家、中车仿真技术专家组组长卜继玲博士分享了轨道交通在结构仿真与减振制品研发方面的最新实践成果,其在结构仿真等数字化领域与达索系统SIMULIA保持深度合作,提升车辆性能减少研发周期。
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仿真技术总监程明分享了建筑领域基于3DEXPERIENCE平台实现设计仿真一体化的创新应用,生动诠释了仿真技术如何打破行业边界、加速创新落地。
上海交通大学校医院院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闵行院区院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脏内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陈康博士分享了瑞金医院的全新数字化突破,其通过达索系统先进的living heart 仿真技术与数字孪生等技术成功推动了智慧医卫建设与应用创新。
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车辆设计与集成验证直线经理何继光分享了华晨宝马与达索系统在AI仿真领域的创新与应用,成功提升了研发效率和产品性能,当前双方的合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达索系统SIMULIA全球技术高级总监Mark BOHM分享了基于机器学习的设计仿真一体化赋能零物理原型之旅,达索系统通过机器学习与仿真的深度融合,正将‘仿真驱动设计’推向极致,从根本上重塑研发流程,使‘零物理原型’的终极目标从愿景照进现实。
AMD大中华区市场营销副总裁 纪朝晖分享了AMD产品如何利用其高性能计算能力助力SIMULIA用户提高仿真效率,优化设计并加速产品上市。
达索系统大中华区SIMULIA品牌高级销售经理吴涛担任主会场主持人,仿真技术总监白锐主持了优秀论文颁奖,航空航天行业技术经理张伟、品牌技术顾问王晓军、高级咨询顾问曹鹏、电磁仿真技术顾问王远腾、流体仿真技术经理白长安博士、行业解决方案顾问刘锟博士、电磁仿真技术顾问江徐娴、结构仿真技术顾问刘卓栋分别主持了五大分会场以及晚宴。
大会还特别举行了SIMULIA全球冠军计划表彰仪式,9位来自不同行业的中国用户代表荣登舞台,SIMULIA Champions 项目致力于聚集和表彰行业内最活跃和最有影响力的仿真专家,借助他们卓越的专业技术营造更丰富、更专业的SIMULIA社区环境,启示同仁,引领行业,从而共同推动仿真技术的未来发展,更好地揭示我们生活的世界。达索系统 SIMULIA 全球CEO Michelle ASH女士,达索系统大中华区品牌业务副总裁吴俊杰先生参与了颁奖。
2、仿真驱动,制造跃迁:结构仿真-制造业分会场
Simpack Automotive Wizard Database and Realtime Application
Steve MULSKI 达索系统SIMULIA多体系统仿真专家及风电行业技术总监
基于Abaqus与fe-safe软件的涡轮盘疲劳寿命预测
曹金凤 副教授 青岛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fe-safe在汽车底盘耐久开发中的应用
张志远 吉利汽车耐久数字开发专家
力学设计在工控产品开发中的探索与应用
徐潇 博士 深圳市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力学设计高级工程师
蓝箭航天基于达索系统3D体验平台的数字化分享
冀宾 博士 蓝箭航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达索系统MODSIM+SmartCAE设计仿真一体化落地方案和应用案例
方明 上海迅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CEO创始人
基于Abaqus的大功率器件多晶多孔贴装材料损伤及断裂行为预测
龙旭 教授 西北工业大学力学与交通运载工程学院
Abaqus在充电和储能设备开发中的应用
江丙云 博士 万帮数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研发总监
基于神经网络评价的平衡轴敲击分析与优化
刘月普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蜂巢汽车动力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基于Abaqus的高分子聚合物本构建模与应用仿真
李畅达 博士 沙特基础工业公司全球研发中心仿真与模拟设计高级技术专家
在结构仿真-制造业分会场,来自青岛理工大学、吉利汽车、汇川技术、蓝箭航天、上海讯筑、西北工业大学、万帮数字能源、长城汽车、沙特基础工业公司以及达索系统的十位专家学者,聚焦汽车、航空航天、储能、新材料、电子高科技、自动化设备等制造业领域,覆盖了众多场景,从力热振复合作用下的部件疲劳寿命预测、汽车底盘橡胶衬套疲劳分析、工控领域产品力学与热仿真、仿真数据管理(SDM)系统应用、MODSIM设计仿真一体化、多晶多孔贴装材料损伤及断裂行为预测、充电储能设备热分析、汽车平衡轴敲击分析与优化、高分子聚合物本构建模等众多应用,凸显了达索系统仿真技术在制造业领域提高产品性能、缩短研发周期、实现科技创新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能源筑基,仿真赋能:结构仿真-基础设施与能源分会场
数值仿真在石油工程中的研究与应用:郭慧娟 博士 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数值仿真研究室主任
Simpack在风电传动链开发中的应用:牛菁 远景能源有限公司多体动力学主任工程师
Wave6在风机整机降噪仿真中的应用:曹鹏 达索系统SIMULIA高级咨询顾问
SIMULIA/Abaqus在石油勘探开发中的典型应用实例:沈新普 科研教授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
基于Isight蒙特卡洛方法的海底管道管土相互作用参数研究:赵党 中国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设计院管道技术研究所岩土分析技术部经理
Wind Turbine Engineering:Steve MULSKI 达索系统SIMULIA多体系统仿真专家及风电行业技术总监
基于Abaqus的变电设备振动结构损伤演化:初德胜 博士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高压研究所 高级研究员
基于Abaqus的土的硬化本构开发与循环应变累积法在海上风电基础应用:曹舒瀚 博士 德国汉诺威莱布尼兹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高级岩土工程师
基于统一相场理论的固体损伤破坏分析:夏清 博士 华南理工大学吴建营教授团队成员
在结构仿真-基础设施与能源分会场,来自中石油、中海油、远景能源、云南电网、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华南理工大学、德国汉诺威莱布尼兹大学以及达索系统的十位专家学者,聚焦油气、电力、风能等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从非开挖管道穿越模拟、LNG储罐抗爆分析、海底管道参数研究、风机传动链开发和整机降噪仿真等众多角度,和与会嘉宾分享了仿真在大型工程与能源领域中的创新实践,凸显了达索系统仿真技术在保障“双碳”目标和推动能源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4、算力凝聚,电磁共创:CST电磁仿真分会场
基于CST的微波器件与天线智能优化设计
程庆沙 南方科技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连接器带电机械操作的瞬时放电仿真研究
何方 博士 浙江兆龙互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连接系统首席专家兼实验室主任
基于动态自动化驾驶半电波暗室的
抗扰度场均匀性的仿真
徐韧 罗德与施瓦茨(中国)工程师
An Introduction to IVCAD
Joel KIRSHMAN 达索系统SIMULIA行业资深顾问
具有滤波特性的反射阵天线
付卓扬 深圳大学张晓副教授团队成员
面向工程应用的六相电机控制器EMC设计:
基于CST的CE电流法关键技术研究
周蒙 耐世特汽车系统有限公司电磁仿真专家
电动机及驱动系统的磁噪声快速全面分析
倪思杰 博士 达索系统SIMULIA研发技术专家
基于SIMULIA Manatee的磁噪声与振动优化在电机中的应用
Karine DEGRENDELE 达索系统SIMULIA研发技术经理
对于5G/B5G智能机之最大节省PCB空间的
微波与毫米波天线混合式集成设计
黄奂衢 博士 维信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资深天线技术与创新专家/天线设计团队负责人
SIMULIA Electromagnetics Roadmap 2026
张竣东 达索系统SIMULIA亚太地区电磁仿真技术总监
本次电磁仿真分会场汇聚了来自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大学、浙江兆龙互连、罗德与施瓦茨(中国)、维信诺科技、耐思特汽车及达索系统等单位和企业的的十位专家学者,围绕CST电磁仿真技术及应用进行了深入研讨。交流内容涵盖微波器件与天线智能优化设计、连接器瞬态放电仿真、动态自动驾驶半电波暗室抗扰度场均匀性、电机磁噪声分析与振动优化、手机微波与毫米波天线混合集成设计、电磁兼容仿真关键技术等前沿方向,并介绍了新工具IVCAD,展望了2026年SIMULIA电磁仿真技术发展路径。专家们通过实际案例,展示了智能算法与仿真工具结合对研发效率的显著提升,共同探讨了面向5G通信、EMC/EMI及电动化领域的技术趋势与创新解决方案。
5、静谧创新,流动先行:流体仿真分会场
Machine Learning Surrogate Model to Enhance our Fluids Solutions
Alain BELANGER 达索系统SIMULIA全球流体仿真技术销售总监
整车风噪虚拟化开发及应用
胡颖 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流体NVH性能资深专家
基于PowerFLOW的关重结构风噪仿真
鲁建立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空气动力学分析主任工程师
基于PowerFLOW Pres_Wrap的
整车风噪仿真分析
胡良波 蔚来汽车NVH专家
电动汽车高频风噪的诊断及优化
刘华 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NVH风噪开发专家
系统装备的噪声分析与控制技术分享
李奇 博士 懿朵智慧声谷(南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商用车气动噪声数值仿真解决方案
杨洋 达索系统高级技术顾问
流体分会场汇聚了来自汽车制造、软件技术及声学工程领域的多位专家,共同探讨了基于达索系统PowerFLOW等先进工具在车辆风噪开发中的应用与创新。达索系统全球流体技术销售总监Alain提出机器学习替代模型可进一步提升流体仿真效率;来自泛亚汽车、长安汽车、蔚来汽车等技术专家分别从整车风噪虚拟化开发、关重结构风噪仿真及高精度建模等方面,展示了PowerFLOW在正向设计、风险预测与性能优化中的重要作用。岚图汽车技术专家则聚焦电动汽车高频风噪,指出需在仿真与试验阶段协同进行细节控制。此外,来自懿朵科技和达索系统流体高级技术顾问分别分享了PowerFLOW在轨道交通气动噪声和商用车风噪领域的成功应用,体现出该技术跨行业、多场景的适用性与可靠性。
6、虚实融合,医疗跃新:生命科学与健康保健仿真分会场
新一代活体心脏模型推动心血管创新发展
姚江 博士 达索系统生命科学与医疗保健行业 高级技术经理
CST在磁共振线圈调试中的应用
王英伦 西门子(深圳)磁共振有限公司射频研发部门 射频线圈开发工程师
Electromagnetic Challenges in Medical Devices and Simulation Solutions
张竣东 达索系统SIMULIA亚太地区电磁仿真技术总监
主动脉瓣狭窄及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数值计算研究
赵东良 博士 PI & 特聘研究员 深圳湾实验室、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工程所
Abaqus在心脑血管植介入器械中的应用
王盛章 教授 复旦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技术创新学院
A Virtual Test Lab for Designers of Medical Devices
SUTAR Sunil 博士 SIMULIA Life Sciences & Healthcare Industry Process Specialist
心衰生物力学模型--右心室瓣膜返流模拟与生长重构分析
关德宝 副教授 山东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
SIMULIA 助力医疗行业
黄文辉 上海耀唐科技有限公司技术部 电磁仿真顾问
作为本届大会的重要创新亮点,首次设立的生命科学与医疗保健仿真分会场以“仿真驱动医疗创新”为主题,集中展示了多物理场仿真技术在医疗器械、临床决策及个性化诊疗中的前沿应用。来自达索系统、西门子(深圳)磁共振有限公司、深圳湾实验室&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和上海耀唐科技的产学研专家围绕数字化心脏模型、医疗器械虚拟验证、电磁安全评估及术前规划仿真等关键方向展开深入交流,全面呈现数值仿真在医疗领域的突破性成果。分会场内容涵盖新型磁共振设备电磁性能虚拟验证、心肌纤维本构理论模型研究、数字化临床试验、TAVR虚拟手术、心血管支架结构优化及疲劳寿命预测等多个场景,展示了SIMULIA仿真解决方案在理论研究、缩短产品研发周期、降低物理试验成本、提升法规合规性与注册效率方面的实际成效。
7、结构流体电磁高级仿真技术培训及Manatee技术研讨会
9月11日,超过400位用户参加了大会前期举办的高级技术培训活动,了解SIMULIA在结构、流体、电磁以及电机噪声领域最新解决方案,功能和应用案例。参与用户认真学习并积极讨论交流,大家感到收获颇丰!
8、共绘新篇,再启远航
相逢一座城,仿真续新章。两天的交流虽已落下帷幕,但由此激发出的思考与合作仍在延续。2025达索系统SIMULIA大中华区用户大会以多元视角、前沿技术与跨界对话,为仿真驱动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行业共创数字化未来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望明年,达索系统将继续拓展议题、深化合作,携手更多伙伴在更广阔的舞台上探索仿真技术的新边界,让这一场思想与实践的盛会不断迸发新的能量、续写更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